📣 商品內容
以研究實證,倡導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
《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研究彙編是2019年信誼第八屆國際研討會的特別規劃,為了配合研討會的執行,並幫助與會者對於研究主題能夠有更完整與深入的了解,因此每屆研討會均邀請國內知名學者進行專文撰寫,藉以延伸研討會的主題內容,作為兒童研究工作者的佐證資料與參考用書。
此次配合研討會的執行,特別邀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洪蘭教授、成功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管理所蔡佳良所長,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張育愷研究講座教授與張教授的博士後研究員陳豐慈先生、台灣大學心理系雷庚玲副教授,分別從「大腦與運動」、「運動影響兒童視知覺和神經認知功能」、「運動與學業表現」及「體能運動的趨勢潮流與研究反省」四個不同的角度,讓讀者可以對「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有更全面的了解。
目錄
■ 前言
■ 緒論:大腦與運動
■ 長期規律運動對兒童視知覺和大腦神經認知功能的效益
■ 運動對孩童學業表現的影響
■ 翻轉體能活動對華人兒童與家長的意義:趨勢潮流與研究反省
序言
大腦與運動 文/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柏拉圖說:神為了讓人類有成功的生活,提供了兩種管道-教育與運動。雅典的公民在20歲以前,只要有音樂和體育就夠了,音樂陶冶性情,體育增強體魄。他的話在二千年後的醫學研究中得到了科學證據:運動會產生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及血清素(Serotonin),運動會使人心情愉快,並增加大腦的血流量,促進掌管記憶的海馬迴神經元的發展,使它變大,神經細胞變多,幫助記憶,讓學習更有效。
但是要達到大腦自己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必須要大量運動到這個人心跳最高點(maximum)的70%以上時,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才會分泌出來,不是隨便動一動就可以的。臨床實驗也發現,重度憂鬱症的病人每日運動二小時以上,持續三個月後,百憂解的藥量可以減少。運動所產生的血清素可以減輕焦慮。
運動提高人的警覺性、注意力和動機,使心智最佳化,還能促進神經細胞的連接,幫助接收新的資訊,並產生新的神經細胞以接收更多新的資訊。
-摘自《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緒論
📣 作者簡介
洪蘭
現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中央大學,並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創所所長。在教學研究之餘,致力於科普知識推廣。
雷庚玲
現任台大心理系暨研究所副教授,開設「高等發展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社會情緒發展」等課程。研究興趣為嬰幼兒、兒童與青少年的親子關係及社會情緒發展,研究主題包括依戀關係、社會情緒學習、精熟動機、成就動機等。
蔡佳良
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在認知神經科學與運動科學。對於兒童的長期規律運動與大腦認知功能之間的關係,有相當多的實務經驗與濃厚興趣,並持續進行系列性研究。
張育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研究領域聚焦於「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尤其是以「認知神經科學」取向探討「健身運動與心理健康」、「競技/表現心理學」,以及「正念」等議題。
陳豐慈
任職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並擔任張育愷教授之博士後研究員。專研主題為健身運動與認知功能之關係,以科學證據視角來建立「改善認知功能」之「健身運動處方」。
🌀運費說明
🌀匯款說明
🌀退貨說明
🌀連絡我們